来源:
新华网

系列广播剧第84期:它在燕赵大地上回响千年

2018-09-30 20:12:10 来源: 新华网

遥看白洋水,帆开远树丛。

流平波不动,翠色满湖中。

  大家好,欢迎收听系列广播剧白洋淀故事第84期。白洋淀的传说和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雄县古乐。

  春秋战国时期,雄县位于燕南赵北之地,历来就是燕赵文化的中心地带。这里自古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雄县古乐就诞生在这样的“土壤”当中。

  相传,雄县古乐起源于宋元时期,兴盛于明清时期,与宫廷音乐有着极深的渊源。雄县古乐繁荣时期,曾有二三十家民间音乐会。但随着时世变迁,其中大部分已经自然消亡。目前仍比较活跃的只有亚古城村、开口村、赵岗村、杜庄村等几家音乐会了。2008年,雄县古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雄县古乐属民间鼓吹乐。

  在演奏曲目的分类上,雄县古乐主要有文场套曲、开堂曲、散曲等。其中,文场套曲有《孔子探颜回》等;开堂曲有反调《小花园》《大走马》等;散曲有《挑袍》《讨军令》《四季》等。这些曲目文卓典雅、大悲大喜,各具特色。武场从开堂钹始,共七节,至钹头收,高亢激昂,令人耳目一新。

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近千年历史。

  雄县古乐曲调古朴悠扬、气势雄厚,大有燕赵文化的慷慨悲壮之风。它是典型北乐派系的民间鼓吹乐,演奏曲目均为古曲,世代流传。既可坐棚吹奏,亦可在行进中演奏。这个“音乐会”跟现在的音乐会意义不同,它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演出组织。农闲时,大家自发组织到一起,进行义务演出。

雄县自古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

  由于古乐在雄县有深厚的基础,从七八十岁的老人到二三十岁的毛头小伙子,很多人都能来上一段,有的家族甚至四代传人共同演奏。正是这种代代相传,使得古乐这种流传近千年的文化形式在雄县非常有生机。吹笙、敲铛子、贴铙、吹管子、打云锣,演奏了千百年的古乐器如今又披挂上阵。

  古乐回响,诉不尽千年凡尘往事;古曲入心,听不完世间悲欢离合。工尺谱中,唐风宋韵;管弦丝竹,文脉传承。历经沧桑,雄县古乐仍完整保留了古典民族音乐的原有风貌。如今,这一古老的文化瑰宝正在逐渐焕发新的光芒。

  下期预告

  乾隆年间,河北有名的学者、翰林大学士纪晓岚随乾隆皇帝出访各地。一路上,乾隆时常出一些难文、怪题让纪晓岚作答,纪晓岚都一一巧妙地对上来,深得乾隆赏识。下期的系列广播剧《白洋淀故事》,带您了解纪晓岚在庞淀巧题“一字诗”的故事。

  关于广播剧《白洋淀故事》

  白洋淀是河北名片之一,古有“北地西湖”之称,今有“华北明珠”之誉。自古以来,发生在白洋淀的传说故事很多,而且非常精彩。新华网、新华社河北分社、河北省网信办、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推出系列广播剧《白洋淀故事》,以广播和漫画的形式,带您穿越美丽神秘的白洋淀,领略魅力燕赵。

  好故事仍在继续,敬请收听!

责任编辑: 王晓雨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新闻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24141299642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