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央视网
阅读正文

他们见证了速度中国里的“慢”雄安

2019-12-19 16:16:49 来源: 央视网

  3月初,来自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石崧结束挂职返回上海。

  “我们见证了北京西站一年四季每个时段的太阳,我们乘坐过北京西站开往保定、石家庄的每一趟列车。莲花池公园的桃花谢了又开了,我们却未曾驻足欣赏。”

  ——离开时,他用感性的语言倾诉了一段与众不同的时光。

  116°E、38.9°N,河北雄安,从“一张白纸”开始勾画着中国未来城市的图景。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

  从北京西站起,经北京大兴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河北省境内廊坊市固安县、霸州市,最后到雄县,一条设计速度为350千米/小时的京雄城际铁路正在建设中,预计2020年底全线通车。

2019年9月26日,北京,京雄城际铁路北京西至大兴机场段开通运营。视觉中国

  这是一种肉眼可测的中国速度,而进入雄县,还有一种速度代表着中国的另一面。

  从2017年4月初横空出世,到2018年12月底总规获批,新区三县至今“动静不大”“变化不大”,没有大规模开发建设,没有大范围破土动工。

  “我想说这样的慢是我们想要的慢,这样的慢是为未来的好,这样的慢是为未来的快。”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已经履职两年,他的“快慢说”隐含着一种对未来负责的思辨哲学。

  1000多名国内外专家、200多个国内外团队、25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日夜兼程,风雨无阻。一位新区管委会干部说,他参与制订起草的一项重要政策精雕细琢,曾先后修改了199版。

  千年大计,谋定后动,雄安新区坚持先规划后建设,这背后是数千名规划设计人员参与雄安新区顶层设计的情怀和付出。

  这将是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和全国样板,其意义不仅仅在于造一座城,更是给中国的未来探路,为中国的改革摸索出更多可能。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理想和抱负。

  时光回溯到70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只有10.64%。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炮火洗礼,百废待兴。

  围绕工业化,结合“一五”时期重大项目布局,华夏大地涌现出一批以煤炭、钢铁、化工、机械、纺织等产业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城市,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和工业城市发展的基础。

  与改革相伴相生,依托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开始加速。“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时至今日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广东深圳迅速发展成为繁华都市。

  九十年代,上海浦东蝶变成为东方明珠。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人为本、规模和质量并重的新型发展理念,使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搭建了坚实平台。

  截止到2018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辉煌成就举世瞩目。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21世纪的今天,河北雄安筹谋起一座承载着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

  让未来记住乡愁

  2017年11月13日,“千年秀林”工程在9号地块——一区造林项目地栽下第一棵树,开种第一片林。如今,这里已是满目苍翠。

雄安新区千年秀林一角。刘禛 摄

  “千年秀林创新‘尊重自然、尊重生命、营造近自然森林’建设理念,探索我国首例平原地区大面积‘异龄、复层、混交’的近自然森林建设。”作为参与“千年秀林”工程的建设者,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杨尉栋从植树造林中收获了满满的自豪感。

  蓝绿交织,这是雄安新区设立伊始就定下的底色。

  让雄安记得住乡愁,“未来之城”的起步与众不同。

  吴冠来自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他和同事们对雄安33个乡镇和637个村子做过“摸底”调研。白洋淀的活力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让他感到震惊。

白洋淀新安北堤木栈道。刘禛 摄

  “白洋淀的独特地理位置造就了周边特有的村庄和风俗文化,这是非常宝贵的乡愁和独特记忆,对雄安是非常珍贵的。”吴冠很高兴,雄安新区在进行规划编制时,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与乡愁记忆都有所保留。

  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

  全域与新城、筑城与留白、兴城与兴业、聚势与赋能、速度与质量,理顺了逻辑,才能做出取舍。

  在浙江,“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取舍不断升级,已然精彩蝶变。

  201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复函浙江省政府,同意撤销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设立县级龙港市。这是一场城镇化探索的里程碑式“升格”。

  鳌江滚滚奔流东海,南岸的滩涂上,曾经有五个“水不清,灯不明、路不平”的小渔村。1984年,它们“拼拼凑凑”成立起“龙港镇”。

  在改革的浪潮中,龙港规定“凡在龙港镇购地建房、经商办企业的农民,都可自理口粮迁户口”。这是全国第一个户籍制度改革的大胆创举,一鸣惊人。仅30天,龙港就收到5000多户农民的进城申请。

  “在造城最高峰的1985年,全镇3000多间楼房同时兴建,来自各地参加造城的有37支建筑工程队,4000多名木匠、泥水匠,3000多名杂工,加上建房主人,每天工地上就有10000多人。”首任党委书记陈定模回忆当时的场景说,可以用沸腾形容。

  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因改革而生,伴改革而长。历经从小渔村到农民城、从农民城到小城市培育、从小城市培育到撤镇设市三次改革的历史性跨越。如今,这座新兴的城市有了更多的金名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全国文明镇、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新生城市”......

  一切都值得!

  在安新县经营旅行社近30年的董建华,眼瞅着安新从“关到关,三里三”的老城区发展到了宽敞的新城区,眼见着白洋淀曾经窄小的老码头一步步扩建。

  “穷尽我们的想象,未来的新家太美了!”以前,董建华宣传的是白洋淀。现在,她要宣传的是整个雄安新区。

  这是一座“造梦之城”,给无数人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这又是一座被“流动的中国”赋能的城市,每一个分子都跃动着生长的活力。

  容城青年王金全在北京读完大学后,做了人生中一次重要选择:主动请缨调回家乡,支援雄安新区5G网络建设。

  2018年,他加入中国移动雄安产业研究院,当5G赋能雄安,这里就是梦开始的地方。他们的研究领域涉及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和新一代网络技术等多个方面,垂直应用于施工建设、安防环保、旅游等多个行业,是打造先进数字智能城市的基础。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内,王金全演示“城市大脑”设计。刘禛 摄

  在王金全的演示中,未来之城里的“城市大脑”基于海量数据和客户画像、位置轨迹等优势,在城市洞察、客流安全、全域旅游、交通规划等领域,拥有了帮助政府科学决策、高效管理的“神奇能力”。

  从“深圳速度”到“雄安质量”,中建三局建设者宋福生亲历了两个特区和两个时代的建设轨迹。

  1983年初春,20岁的宋福生加入当时“华夏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队伍。

  在那个意气风发的时代,深圳国贸大厦从1982年10月开始动工至1985年12月宣告竣工,仅用了37个月。“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从这里再次响彻全国,也再次成为特区精神的象征。

宋福生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外留影。中国建筑供图

  2018年4月1日,正值雄安新区设立一周年,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经过112天高质量建设,顺利完工。54岁的宋福生作为见证者,用照片记录下了这难忘的时刻。

  宋福生的感受是直观而具象的:“原来机械单一,靠‘人海战术’和塔吊,现如今技术先进飞速,运用智慧管理、电脑三维建模、先进焊接技术,盖房子像搭积木,施工现场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经历了深圳国贸大厦与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宋福生,见证到国家发展得这么好,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无论是土生土长的“原住民”,还是莫问出处往来奋斗的“新市民”,他们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也是伟大时代的建设者和亲历者。在这里,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为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典范城市”,每个人都能“涂抹”属于自己的“一笔色彩”。(刘禛)

责任编辑: 王晓娟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新闻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402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