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雄安官网

耳机成了我们的“第六器官”?

2019-03-13 16:04:31 来源: 中国雄安官网

  很久以前,手机、钥匙、钱包是出门必备三件套,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第三项悄悄演变成了耳机。当然,对于某些年轻人而言,有线耳机代表着手机的安全状态——只要音乐播放着,就能确保手机还在自己的口袋里。

  可对于耳机重度依赖者而言,它还有着更为重要的功能。微博上一位网友的解释赢得极大共鸣:“有时候用耳机主要不是听歌,是用它来隔绝世界”,坐在拥挤的地铁或公交上,戴上耳机,把音乐开到尽量大,就觉得这个世界再与我无关。

  在年轻人的“社交规则”中,戴耳机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请勿打扰”“我不想说话”的意思,简直是“装聋作哑、避免尬聊”的谜之法宝。在地铁、餐厅、书店、商场、办公室,戴着耳机的年轻人随处可见。出门不带耳机,坐立难安。网友调侃,耳机已经变成了继手机之后的人体“第六大器官”。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11亿年轻人(12~35岁)因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如用手机耳机听音乐)而面临不可逆的听力损失,到2050年,残疾性听力损失人士数量或将增加至9亿多,相当于每10个人中就有1人存在残疾性听力损失。

  戴耳机听高强度的音乐,已经成了年轻人的一种“新生活方式病”。如果真的离不开耳机,我们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它呢?

  “60-60”原则:国际公认保护听力的方法

  世卫组织建议,戴耳机,尤其内置耳机的人要遵循“60-60”原则,即耳机音量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则不宜超过60分钟。

  注意使用耳机的环境

  我们在很嘈杂的环境中,如果戴耳机的话,会不自觉地调高音量,这一行为并不可取。因此,如果外界杂音比较大,最好不要再使用耳机。睡觉前,一定记得关闭音乐,取下耳机,避免睡着后对听觉器官造成持续性刺激。

  耳机有“沙沙声”时不宜佩戴

  耳机出现沙沙声或只有一边有声音时,便不适合再使用。如果继续使用,长时间可能影响听力的不平衡。

  选择头戴式耳机

  入耳式耳机对听力损害最大,其次是头戴式耳机,影响最小的是平头式耳机。原因是入耳式耳机的声音接触面积小,对耳蜗内部压强较大,其它两种影响相对较小。

  经常对耳机进行消毒

  入耳式耳机容易滋生细菌,耳朵有破损的情况下容易引起炎症,使耳屎增多甚至形成栓塞,出现耳鸣、头晕等症状。医生建议,每周用75%的酒精对耳机进行清洁消毒,尽量不要交叉使用,避免感染。

  如果你有社交恐惧症,只是把耳机当做“避难所”,最好也不要采用这种伤害自己的方式。我们要明白,保护听力与预防脱发同等重要,毕竟,未老先聋,可真不比“未老先秃”好到哪儿去。

(新华网河北频道、中国雄安官网综合 吴翠霞 刘桐溪(实习)/文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新闻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08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