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河北日报
阅读正文

河北省各地全力以赴做好春季农业生产

2022-03-11 08:41:50 来源: 河北日报

  原标题:不负好春光 春耕春管忙——我省各地全力以赴做好春季农业生产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

  眼下,燕赵大地正值春耕生产的大好时节,农民们忙着除草松土、施肥浇水、平整土地,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一幅“人勤春早”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智慧春耕提效率,农技服务增品质

  3月9日上午,成安县辛义乡大郭庄村的麦田绿意盎然。伴随着隆隆机声,6台自走式打药机一字排开,所经之处,洒下的雾化农药弥散开来,落在返青的冬小麦上。

  曹巴特是当地闻名的种粮大户,今年他的小麦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这段时间,他几乎天天往地里跑,观察小麦长势及病虫害发生情况。他告诉记者,现在除草和病虫害防治都是使用大型植保机械,2000多亩小麦四五天就能完成喷药作业,不仅效率高、速度快,还节省人力。

  “智慧农机已成为农民种田的好帮手。”曹巴特说,打完药,过几天就要给小麦施肥浇水,过去2000多亩地浇一遍水需要20多天,现在使用十余台大型自走式喷灌机浇地,几个人十来天就能浇完。

  在大郭庄村崔永华的麦田里,成安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赵海臣正给麦田“把脉问诊”。他拔了一株麦苗,给蹲在一旁的崔永华讲解注意事项:“抓紧施肥,促进晚播弱苗转壮。”

  说完,赵海臣针对小麦墒情、苗情开具了精准处方,“今年春季的苗情比去年复杂,如果春季管理跟不上,就会导致减产。”

  听着专家的讲解,种植大户崔永华频频点头。

  受去年汛情影响,成安县小麦播期普遍推迟,苗情类型复杂。针对这一情况,成安县开展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发放小麦促弱转壮技术“明白纸”,查看小麦生产情况,为农民“把脉支招”,点对点、面对面指导群众对施肥不足、群体较小的弱苗麦田趁墒追肥,做好防灾减灾和病虫害防控,全力推动晚播小麦促弱转壮。

  眼下正是春季蔬菜种植管理的关键时期。在饶阳县南北岩村的设施蔬菜万亩棚区,连绵起伏的蔬菜大棚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大棚内果蔬幼苗长势喜人,村民们正有序开展蔬菜管护。在村民杨红用的甜瓜大棚里,一排排盘旋的瓜秧已长到一人高,他正忙着绕秧和整枝打杈。

  春季气温变化大,是大棚温湿度控制最难的季节。“棚内的温湿度决定着甜瓜的长势,要注意及时通风,减少病害发生率……”连日来,饶阳县农业农村局特聘农技员宋长江也一直在大棚里忙碌着。他把课堂搬进大棚,围绕蔬菜瓜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精准服务,为种植户讲解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

  春耕春管正当时,农技服务进地头。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不误农时抓好春耕春管,我省组织专家以及各级农技推广、植保部门,深入田间地头分区域广泛开展苗情、墒情、病虫草情调查,分区分类制定麦田春季管理技术方案。围绕春季农业生产提供“菜单式”服务,利用农技推广云平台,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科学防范。

  良种良田齐发力,丰收基础打得牢

  春耕春种,良种先行。在石家庄市藁城区五丰农机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碧绿的麦田一望无际,挺拔的麦苗生机勃发。

  “俺种的都是强筋小麦,市场紧俏得很。”指着嫩绿的麦苗,合作社理事长王永昌说,区别于普通小麦,强筋小麦面筋强度高,延伸性好,是制作面包、饺子的最佳选择,千余亩小麦全部按订单组织生产,产量和种普通小麦相当,但价格一公斤能高出普通小麦0.2元以上,一亩能增收100多元。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藁城区是全国强筋麦发源地,也是最佳种植适宜区。全区小麦种植面积49.8万亩,其中强筋麦品种占到90%以上。

  “这些年,我们在保障粮食产量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致力于种植更加绿色、优质的小麦品种。”藁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像小麦这种农产品就要瞄准优质专用,推广优质强筋小麦为种植户们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

  好种子,多打粮,打好粮。今年,我省将实施种业振兴工程,开展16项新品种培育攻关,布局建设14个种业集群。全省在冀中南建设的强筋小麦示范区将达到500万亩,在资源富集区建设富硒小麦、富硒谷子、富硒马铃薯示范区,扩大大豆和油料的种植,确保面积和产量“双增加”。

  良种要种在良田上。在景县志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高标准农田里,阡陌纵横,田畴整齐。

  “农田条件提升了,地也好种多了。”站在田间地头,景县志清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志清感慨,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农机进田容易了,集中连片耕种,成本降了一大截。

  在高标准农田里,指针式可移动大型节水喷灌设备格外醒目。“相对于传统大田漫灌的灌溉方式,实施高效节水技术,可节水45%左右。”高志清说,今年春季的苗情比去年复杂,但土壤墒情比较好,有利于小麦返青,通过土壤墒情监测设备,可以知道什么时候该浇水,浇多少水。

  连日来,在迁安市马兰庄镇前裴庄村的农田里,大型机械隆隆作响,工人们忙碌着为田地里的灌溉水井进行升级改造,重新铺设管道,安装潜水泵,配套变压器,修建机耕路,加快建成高效节水灌溉式高标准农田。

  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迁安市高效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有效解决老百姓“靠天吃饭”问题。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打造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节水增粮能力显著增强,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耕地利用率提高3%以上,生产成本降低近15%,亩均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0公斤以上。在严重气象灾害年份,粮食产能稳定性明显高于非项目区。

  今年,我省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举措,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多措并举提升耕地质量,新建360万亩高标准农田,做到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记者 郝东伟)

责任编辑: 王晓娟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新闻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603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