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雄安官网

成绩单来了!雄安新区2018全年生态环境治理成果新鲜出炉

2019-02-01 19:39:28 来源: 中国雄安官网

  中国雄安官网2月1日电(记者崔利杰)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改善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创造“雄安质量”,2018年以来,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及三县环保部门夙兴夜寐,激情工作,用实际行动向新区人民交出一份生态环境治理“成绩单”,一起来看看吧!

  2018年,雄安新区空气质量有所改善,综合指数为6.86,较去年的7.41下降7.42%,PM2.5浓度较去年下降5.97%。白洋淀淀区(湖心区和南刘庄综合评价)水质与去年同比有所好转,主要污染物总磷、氨氮浓度同比下降35.16%、45.45%,改善效果明显。

  精准施策,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显著

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一期工程是雄安新区环境治理的重点工程(2018年9月5日摄)。中国雄安官网记者王京卓 摄

  2018年,雄安新区在唐河污水库一期工程污染治理、纳污坑塘、整治“散乱污”企业等方面,聚焦突出问题,精准施策,使新区生态环境取得明显改善。

  唐河污水库一期工程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顺利完成。2018年,雄安新区已完成一阶段北库7.5公里污染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排爆面积102.5万平方米,存余污水全部处理,累计清理运输一般固体废物12.1万吨,累计外运含砷疑似危废7469吨,累计外运含铅疑似危废1058.6吨,完成库区生态修复工作约50%,部分区域生态修复已初见成效。

  纳污坑塘和黑臭水体治理按期完成。按照省生态环境厅统计数量,雄安新区606个(含龙化乡17个)有水纳污坑塘全部完成治理。其中雄县143个,安新县381个,容城县82个。雄安新区纳入住建部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系统的黑臭水体共有5个,其中雄县建成区1个,安新县建成区4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治理任务,经监测达到治理效果。

  强化重污染企业清出整治,雄安新区强化133家涉水企业监管,严格整改提高标准,不达标的全部停产整改,加大安新县羽绒、制鞋、有色金属三大行业关停取缔和转型升级力度,安新县共有羽绒企业73家,水洗生产设备(甩干机)222台;自备井139眼。截至目前,水洗生产设备(甩干机)已完成拆除移位,自备井139眼已全部由水利部门注销了自备井取水许可证,并已拆除139眼自备井大功率水泵,封堵自备井73眼,留用生活用水井66眼。安新县正在对1600多家制鞋企业开展综合整治。

  白洋淀流域“洗脸工程”、生态补水深入推进,2018年,新区三县清理河道垃圾约130.9万立方米,三县排查河道、淀区两公里范围内入河入淀排污(排放)口11395个。目前,已全部完成封堵和整治,“洗脸工程”仍在深入推进。雄安新区农村垃圾清理取得突破进展,三县640个村,其中601个村(雄县251个村,容城县127个村,安新县223个村)目前实现了垃圾集中清理和处置,雄县39个村实施了连片环境综合整治闪蒸矿化减量化处置。三县农村垃圾日产1260吨,基本做到日产日清。实施生态补水,目前,新区已实施五次补水过程,共向白洋淀生态补水约1.8亿立方米,白洋淀水位达到了近年来的新高。

  “散乱污”企业、畜禽养殖再排查、再整治。2018年,新区三县新排查出“散乱污”企业1433家,其中关停取缔类915家,整改提升类518家,已全部完成整改。三县按照新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标准共排查规模化以上畜禽养殖场378家,已全部完成治理,其中取缔或搬迁257家,整治121个。

  固体废物集中清理。2018年,雄安新区建立1531家产生工业固废企业管理台账,三县工业固废产生量为55847.67吨/年,经全面排查,现有在产企业未发现长期堆存和非法倾倒问题。三县共排查出各类历史遗留工业固体废弃物95.9万吨,其中安新县约33万吨制鞋下脚料、废线皮子、针刺毡等工业固废,目前已完成清运处置。

  清理围堤围埝。新区三县围堤围埝700多处,总长度1147公里,其中安新县长度982公里,容城县15公里,雄县150公里,均建立了详细的台账。安新县围堤围埝清理任务工作量最大,发布《关于禁止白洋淀水产养殖的通告》和《安新县清除围堤围埝、网围及沟壕水产养殖实施方案》,召开白洋淀清除围堤围埝、网围及沟壕水产养殖工作动员大会,整体进展较为顺利。

  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新区对三县130家加油站开展油气回收装置使用情况全面检查,其中2家监测不合格,18家油气回收检测报告已临近检测期限,现已全部整改完毕。推进农村清洁取暖,新区2018年共有5721户清洁取暖改造,其中雄县11户气代煤,容城974户气代煤,安新县4736户电代煤。截至2018年11月10日,新区顺利完成了2018年双代改造任务,为新区群众温暖过冬提前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谋划,新区建设四项环境治理工程

  2018年,雄安新区筹划建设了四项重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为新区生态环境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筹划建设白洋淀入淀口藻苲淀和马棚淀生态湿地。目前已完成府河、孝义河入淀口湿地概念性方案编制工作,设计规模分别为30平方公里和15平方公里,全球公开招选了117个先进技术方案,组织7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技术方案进行两轮论证比选,最终筛选出12家入围单位,建成后出水水质达到Ⅳ类标准。

  推进淀区78个村污水、垃圾、厕所等一体化综合治理先行工程。新区成立白洋淀淀区一体化综合系统整治工作专班,已对6家环保公司技术方案进行了两轮论证,征询了报价情况,划分了标段。目前此项工作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由安新县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进行。

  推动土壤先行区试点建设。新区组织三县环保和有关部门配合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共布设农用地土壤监测点位347个,采集土壤样品1087个,获取1.2万个监测数据;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基础信息调查51家,以及初步采样调查12家,采集土壤样品217个,获取近1万个数据,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样品调查分析、重点行业企业信息收集和风险筛查等工作。

  开展雄县隔碱沟等重点干支渠治理。雄县新托管三乡镇共33条重点支干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隔碱沟最为严重。隔碱沟全长23.6公里,主要污染源来自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厕所污水直排、垃圾倾倒和堆放。治理工程目前已委托专业公司初步完成了项目建议书,计划待项目建议书进一步完善后着手启动项目的立项和资金申请工作。接下来,新区将遵循“截污清淤、水网连通、污水回用、生态修复”的思路进行治理。

  铁腕执法,新区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2018年,雄安新区通过开展“走遍雄安”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与生态环境部联合开展督查等形式,使新区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震慑。

  新区从2018年10月10日到2019年1月20日,利用100天时间,在新区三县开展为期100天的“走遍雄安”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走遍雄安”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以“三无三有”为目标(无暴露垃圾、无不达标纳污坑塘、无工业和生活废水直排进淀,白洋淀水环境有较大改善、黑臭水体整治有明显成效、人民群众对新区环境改善有明显获得感),助推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提供强力支撑。截至目前,新区三县共出动人员50639人次,走村24413个次,查看点位86455个,发现问题11210个,已完成整改11096个,正在整改114个,整改完成率99%。

  整改“回头看”。新区与生态环境部联合开展2018年督查工作,生态环境部驻雄安新区督察组自2018年4月以来,共开展了31轮次的督查,现场检查3246个点位,包括前期交办问题592个,“散乱污”企业1941个,纳污坑塘446个,畜禽养殖场267个,发现并交办问题493个,目前到反馈时限的为前28轮交办的问题,共432个,完成整改335个,未完成的主要为未完善手续的“散乱污”企业和关停取缔中的畜禽养殖场。

  集中开展环境执法。新区生态环境局和公安局联合执法,组织开展环境执法百日会战攻坚行动和利剑治污行动,重拳打击违法排污行为,起到了强大震慑作用。新区三县执法组共检查885个企业,检查发现并交办涉气问题208个,三县上报已全部整改完成,完成率100%。

  强化典型示范带动。新区成功举办白洋淀综合整治攻坚新闻宣传专题会和“走遍雄安”新闻发布会等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中国雄安官网设置“红黑榜”专栏,定期发布内容,目前已发布31期,公开表扬先进典型,公开曝光违法企业和失职干部,对工作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社会反响良好。开通12369生态环境举报热线,得到群众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举报热线开通以来共接到环保举报电话130多件,全部进行了及时交办查处,更好的发挥了群众的监督作用。

白洋淀景区。新华社记者李鑫 摄

  2019年,雄安新区在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上,将继续围绕创造“雄安质量”,采取全国领先的治理技术和最有力度的举措,实现各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目标。

  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力争到2020年上半年,白洋淀流域入河入淀污染物总量大幅削减,淀区饮水安全及生态补水得到有效保障,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涵养功能不断增强,水体水质明显改善,白洋淀入淀河口水质达到Ⅳ类标准,湖心区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Ⅳ类标准。

  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2019年,雄安新区力争空气质量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59微克每立方米。深挖移动污染源整治,研究出台柴油机(柴油车和工程机械)专项治理方案,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区建设阶段柴油机备案制度。实施面源管控和扬尘治理,针对新区开展大规模建设的发展特点,开展扬尘源污染防治管控对策,实现新区绿色施工。

  统筹推进净土行动。按照“无废城市”标准,实现新区内工业固废和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全力推进环境监测智能化网络体系工程,建设新区有源必测、全要素监控、全域感知的智慧监测监控体系,提升监测、预警和预报能力。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新闻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053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