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政协报

智慧护航 雄安再出发

2018-04-11 14:54:28 来源: 人民政协报

  2017年4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横空出世,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作为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破解“大城市病”、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于一身的这座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智慧新城正迅速落地生根、化作现实。在中共中央、国务院设立雄安新区一周年之际,记者围绕从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信息安全、规划布局、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多维度,扫描、梳理和解读这座智慧新区的布局与希望、当下与未来。

  智慧建设应融入协同发展之中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诸如京津冀协同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都是在解决这一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把区域协调发展作为七大战略之一,首次上升到国家战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雄安新区的设立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平台,“北京—天津—雄安”三角形的形成,会使得三个城市高效互动,雄安新区会与京津城市轴另外一侧的“通州区+北三县”构成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区域的两翼。因此,京津冀三地不仅要有协同之心,更要有共建发展之心。

  如何更好地协同发展,刘林以智慧交通为例,“在雄安智慧城市规划中,绿色、智能、共享应作为交通规划的主导方向。”

  刘林还指出,雄安新区不仅要把现有的、成熟的先进信息技术、数据通讯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全面运用到道路等动态交通系统和停车场等静态交通系统中去,同时要充分考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技术的进展带来交通工具智能化的新趋势,在规划上“留余地”“留接口”,不断补充、提升、完善智能交通体系,从而实现智慧城市交通全要素的系统整合,实现与现有的京津冀城市交通网络的有机融合,使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在智能交通上实现突破,为把京津冀城市群打造为全域全网智慧城市群奠定坚实基础。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雄安开发研究院研究员、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高钟庭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做好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地区的融合发展,是对不同地区的城市功能、政策体制、优质资源等进行自上而下的融入和整合过程,既是发挥雄安新区地质水文、交通环境、发展空间等优势的关键阶段,也是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的重要时期。应做好两方面融合发展:一是推动新区与北京进行城市功能融合,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承接非首都功能。但雄安新区不能抱着“捡到篮中便是菜”的心态去承接,要避免城市规模过度扩张,重点放在北京既需要疏解、但又离不开的诸如教育医疗资源、行政事业单位等方面;二是应推动新区与滨海新区在政策体制上深度融入和整合,共同提升实体经济的竞争力,实现天津和河北错位发展,推动新区与河北其他地区进行产业发展融合,将雄安建设成京津冀城市群中支点城市的一角,构筑“京-津-雄”金三角。

  智慧布局要经得起历史检验

  “中国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分解首都一部分功能,打造雄安新区。从新区建设看,无论是智慧新城,还是生态新城,一定要借助科技的元素,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来做好。”谈到雄安新区未来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李香菊这样说。

  李香菊一直关注税务话题,在她看来,从国家角度看,税务是一盘大棋,近些年来一直在淡化区域税收优惠的调节功能,维护市场经济公平发展,因此业界不应期待新区享受太过差别化、倾向性的税收优惠政策,但与此同时,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打造服务型政府,我们可以从良好的政府服务给新区中的纳税人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而从城市规划来看,李香菊表示,新区要和过去的特区建设有所区别:“过去几十年,我们建了不少特区,但现在对新区建设的理念和规划不一样了,要利用高科技,提升城市管理运营水平。国家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我认为,在建设新区时,我们也要贯彻这些理念。要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通过现代科技、智慧手段建成智慧新区,这样的规划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对于雄安新区的建设,李香菊有两大期待:“一是期待城市更宜居,现在很多城市很大气,但过马路都变得不容易,希望雄安新区能够让生活变得更方便;二是期待经济布局更优化,现在一些央企的总部瞄准了雄安,未来,希望更多好的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也能进入,进而多元化地提升新区城市气质,更好地培育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殷福星对本报记者表示,应从两个维度认识雄安的定位和规划:一是千年大计下的中国雄安,其重要性和意义不言而喻,未来,雄安的定位应该是创新原动力城市、生态环境模板城市以及国际合作窗口城市;二是在首都功能必须包含的政治、文化、外交功能之外,其他功能的转移和协同,其中重要的资源,比如国家创新机构、企业创新平台、高等教育科研园区的功能向雄安转移,这里涉及国际合作机构和窗口,以及研发的国际合作和文化交流国际化。

  殷福星同时表示,智慧城市的概念也会融入雄安的规划和建设中,主要体现在人群的日常生活和城市便捷及功能性等方面,更会体现在生态环境与自然协调的方面。

  智慧建设要筑牢“安全之翼”

  当前,世界城市规模持续加速增长,伴随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发展应运而生的全新城市建设模式———智慧城市正成为世界城市发展新的制高点。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我国的智慧城市试点规模不断扩大,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七大重点任务中,智慧城市建设被放在首位,要“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刘林表示,“上世纪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毫不夸张地说,雄安新区在设立之初,就被赋予了与深圳、浦东同样重大的历史意义,肩负着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中国北方新的经济增长极,有望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领头羊,掀起新一轮智慧城市需求增长。但在智慧城市建设欣欣向荣的当下,应及时跟进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保障需求,做好智慧领域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具有颠覆性的创新技术成果不断出现,由此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更新,也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在更新。一方面给智慧城市建设带来革新性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不确定性的挑战。“智慧城市中存储了海量城市数据信息,涉及政务、医疗、交通等。如何确保海量数据在融合与使用过程中居民个人隐私信息、企业和政府敏感数据不被入侵篡改和肆意泄露,有效保障智慧城市大数据安全,无疑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艰巨任务。”刘林说。

  作为参与雄安新区建设的一员,刘林表示,当前雄安新区的城市规划、设计,正进入关键阶段,处于加速、加强的时期。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关系:一是在规划过程中要处理好运用现有成熟技术与布局未来前沿技术之间的关系,密切关注国际上科技革命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在智慧城市技术方面的前沿发展,关注“潜力股”,把握好建设节奏,处理好技术适用与适时关系,从而保证雄安新区智慧城市技术的领先性,防止智慧城市建成之时,便是技术落后之时这种现象的发生;二是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用”与“防”的关系,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处理好大数据使用与城市安全之间的关系,大数据平台的开放性,使其在整个智慧城市体系中处于安全薄弱点,要防止大数据平台受攻击或技术性缺陷导致局部甚至整体智慧城市系统崩溃,从而使城市运行瘫痪。要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防止技术过度依赖症,同时做好安全运行上多方面备份,防患于未然。(记者 李元丽 崔吕萍)

责任编辑: 王晓雨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新闻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9848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