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河北日报

雄安百姓故事: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杨丙军

2018-04-17 09:07:11 来源: 河北日报

  原标题:省工艺美术大师杨丙军

  擦亮芦苇画这张雄安文化名片

  雄安百姓故事

  4月11日,记者推开安新县杨丙军芦苇画艺术馆创作室的门,发现这里安静得只能听到钟摆的声音,杨丙军正在专心制作芦苇画。“芦苇画是白洋淀文化特色工艺品,必将随着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逐渐成为雄安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聊起芦苇画的未来,杨丙军格外兴奋。

  杨丙军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苇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省工艺美术大师。“自小跟母亲学习苇席编织技术,对制作芦苇画产生兴趣,16岁到中央美术学院插班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学成回乡后开始创作芦苇画,这一晃就与芦苇画结缘30多年。”

  杨丙军对芦苇有着极深的感情。在他心中,芦苇就是故乡的符号。

  白洋淀素有“一淀水一淀银,一寸芦苇一寸金”之誉。这淀芦苇曾是白洋淀人养家糊口的“摇钱苇”,苇子可造纸、织席、打箔、编篓、打帘和制作苇制工艺品。后来,随着芦苇市场萎缩,白洋淀芦苇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成为没人要的累赘。“幸运的是,苇编技艺并没有失传,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艺术的升华,芦苇画的丰富多姿远远超过苇编。”杨丙军说。

  芦苇画精选淀区特种芦苇及其他材料,经分类、切割、雕刻、编织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画面栩栩如生,展现了白洋淀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具有独特的艺术内涵。

  在杨丙军看来,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处理好保护与传承、发展之间的关系。2004年,他与河北大学合作成立了河北大学芦苇艺术研究所,不断根据时代变迁、结合传统技艺制作新产品,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形式、载体的创新,使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2009年,白洋淀芦苇画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更多人认识了芦苇画。杨丙军的系列创新作品,广受社会喜爱和市场青睐,芦苇画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他多次受省政府和保定市政府委派,带着芦苇画走出白洋淀,到国内外多地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手工艺品展会。白洋淀芦苇画还曾作为外事活动礼品走出国门,成为推广白洋淀文化的一张名片。

  雄安新区的设立,让芦苇画这一民间传统工艺迎来发展的绝好时机。如今,杨丙军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创新把白洋淀芦苇画做成精品,占领高端市场,使苇编技艺的历史文脉得以延续。“我计划推动成立白洋淀芦苇画艺术馆,集中展示芦苇画精品,擦亮芦苇画这张雄安文化名片。”

  杨丙军还盘算着,如何让老祖宗留下的这门手艺能够传下去。在多所大学担任兼职教授传授芦苇画知识,通过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做好传承,举办芦苇画免费培训班……今年,他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 记者 原付川)

责任编辑: 孙文娟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新闻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24141298518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