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县记忆之乡愁是一抹鲜红
初春三月,正是小麦返青时节。3月12日中午,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来到位于雄安新区东部的雄县,车子驶入雄县昝岗镇梁神堂村,只见村头的老人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有的闲谈,有的下棋……一派祥和景象。
梁神堂村参与过地道修建的老人们。王永康 摄
谈起雄安新区,梁神堂村86岁的梁金池老人笑着说:“雄安新区好啊,我们现在就想好好活着,好好看看新区将来的变化!”“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国家强起来了……不打仗了,多好!”
“想当初抗日战争时期,大家都拿着铁锹去挖地道,不到两米高的地道,要先挖出一个长方形的坑……”87岁的昝书其老人一边说一边比划起来。
“一条地道连起张神堂、梁神堂、孤庄头3个村,房连房,村通村,救过不少人的命呢!”梁金池老人一脸自豪地说,地道讲究“三通”(房上、地面、地下)、“四能”(能打、能走、能攻、能守)和“五防”(防水、防毒、防烟、防火、防破坏),算得上是一座“地下长城了”!
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前往距离梁神堂村不到一公里的佐各庄村,这里有一座被称作“八路坟”的地方,里面埋葬着数百位无名战士。
佐各庄无名烈士墓 八路坟。王永康 摄
1939年12月27日,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佐各庄惨案。“听老一辈的人讲,当时日军从凌晨一直攻到深夜,战士们拼死抵抗,连长更是赤膊上阵,直至全体牺牲。”村民尹大爷望着一个个坟头回忆道,可惜战士们连名字都没有留下。1999年村民自发筹钱为八路坟的烈士们立了一块纪念碑,多年来,这里成为人们缅怀英烈的地方。
“从小就被父母带来八路坟扫墓,现在我也经常带着小外甥一起来。”梁大婶说,“得知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后,大家最担心的是八路坟会怎么样?”尹大爷满眼担忧。
夕阳西下,天边一抹霞光似火,注视着一个个坟头,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张张年轻的脸庞……
挥别佐各庄,我们一行又来到了米家务镇烈士陵园,当地退休干部郭鹤鸣指着两座相隔不到十米的墓碑介绍说,这分别是开国将军刘秉彦和旷伏兆的墓碑,旷伏兆曾任冀中第十军分区政委兼冀中地委书记,刘秉彦则是第十军分区司令员。他们共同领导冀中军民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军,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二人在生前便相约死后葬在一起,继续守护冀中人民。
米家务镇烈士陵园 。王永康 摄
“两位将军‘生死之约’的故事在这里人尽皆知,他们像大清河和永定河一样,为三角地带的人民站岗。”郭鹤鸣说,这里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旁边就是雄县米家务中学,便于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走出米家务烈士陵园,天色渐晚。微风吹过,松涛阵阵,不知道是不是两位将军在开怀畅谈呢?
连续走访了雄县两处烈士陵园,不禁思索:在这片土地上,乡愁是什么?八路坟的无名烈士,或是两位将军的“生死之约”?如果乡愁有颜色,定是一抹鲜红吧! (石萍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