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02/04

15:15
来源:
新华网

河北雄安新区安新县少年传承高跷技艺

2018-02-04 15:15:01 来源: 新华网

 

赵北口镇北街村的孩子们在练习高跷。 王鸿 摄

  “锣鼓一响脚就发痒,锣鼓一敲蹦得老高”,2月2日,安新县赵北口镇北街村,一群爱好高跷的少年操练了起来,成为白洋淀畔一道独特的风景。

  踩高跷是我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如今,高跷艺术已经成为河北雄安新区安新县民俗文化的一个符号。

  学习走高跷,入门并不复杂,北街村的学龄前儿童练习两个月后也能蹬着高跷走,但想要取得更好的表演效果,则要单腿蹦、打腿子、走队形等基本功样样精通。正值寒假,村里的少年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训练,每天的练习时间也因此增加。眼下,他们希望春节的时候能为村里人表演一场精彩的高跷。

表演前老师给孩子们梳妆。 王鸿 摄

  彩排前,梳妆是重要环节之一。女孩子的妆容最注重画眉眼,柳叶眉、杏花眼是标配;男孩子们则大多扮成英勇威武的将相,像关公、张飞、孙悟空等形象都是高跷表演中的经典人物。

  准备就绪后,彩排开始。少年们依次排列,踩上高跷走上村子的主路,跟随锣鼓“舞”动。他们如履平地,表演惟妙惟肖,引得旁人阵阵叫好声。

11岁的何子康扮县官活灵活现。 王鸿 摄

  高跷艺术根据具体的表演形式有不同分类,少年们所学的这种被称为“文高跷”,讲究的是扭和踩。除了自身掌握的技巧要扎实外,表演者和跷的磨合也很重要。跷的造型虽然简单但选料讲究,使用起来关键是与踩跷人有“默契”,而这种默契非一日之功练就。

  有少年们的这份喜爱,安新县的高跷艺术给人们送去了欢乐,也让更多人零距离地感受到了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王鸿 乔梦雨)

责任编辑: 王晓雨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新闻

联系我们热线

专业技术咨询

全方位产品解读

成熟解决方案

成功客户案例分享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675129805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