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网

专访王金南:这次我们提前敲定了生态空间

2018-05-23 11:40:09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网

  原标题:这次我们提前敲定了生态空间——专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

河北雄安新区的植树现场。摄影/刘向阳

  “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必然会形成倒逼机制,促进京津冀的生态环境建设,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协同保护治理的战略支点。”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新区22个专项规划之一。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是其编制的主体单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次编制的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定位于探索雄安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先导性规划,推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性规划,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建设世界级绿色新区的示范性规划。

  生态环保规划是基础性规划

  中国新闻周刊:在雄安新区规划体系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王金南:尽管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只是新区中的一项专项规划,是“N”项规划之一,但这项规划涉及面广、领域众多,是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综合性、长期性规划。

  这个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确立了新区建设世界标杆绿色新区的战略定位,确立了引导新区协调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空间格局,确立了山水林田湖系统整治的生态保护修复及区域协同治理的环境治理方案,确立了贯穿全过程的绿色低碳新区新城建设理念,确立了通过改革建设生态环保优质服务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的主要任务。

  规划着力于推进六大战略任务,推进“六区”建设,是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系统安排。

  中国新闻周刊:在专项规划中,有几个与生态相关的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侧重点和定位是什么样的?

  王金南: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对新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实施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保护和治理,力争率先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

  各相关规划侧重于重点领域和区域的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生态环境修复、环境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各相关规划各有侧重、有机衔接、相互支撑,实现“多规合一”。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侧重于从新区以及起步区不同空间尺度上,提出环境质量维护的空间要求,对新区内生态环境总体工作提出整体性的管控要求,对智慧城市、建设新区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和生态环境管理机制体制等进行规划,侧重于“管”,与侧重于“治”的白洋淀生态修复与治理规划,具有紧密联系,是持续保持并维护蓝绿空间的后续保障。

  中国新闻周刊:这个规划的制定,是否借鉴了世界上类似城市的经验?

  王金南:大家都在探索城市疏解的模式,但是像雄安这么大规模、功能这样综合的城市,并没有现成的经验。雄安的情况更复杂、建设要求更高,能借鉴的,只是单个的领域,所以,我们特别作了一个专题研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借鉴。

  一是比较了国际上比较有名的一些承担大城市疏解功能的新城、新区,比如韩国的世宗、日本的筑波、以色列的海法、法国的马恩河谷新城等。二是比较了一些国际上认可度高的生态宜居新城,比如澳大利亚的堪培拉、阿德莱德等。三是智慧低碳城市,比如英国的米尔顿·凯恩斯、德国的明斯特等。四是还做了深圳、浦东的经验借鉴、教训总结。

  中国新闻周刊:这一规划的编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王金南:2017年5月初,规划正式启动研究编制工作,我们联合有关单位,集中力量联合作战,河北省环保厅全程参与规划编制工作。我们院里就投入了五十多人,充分利用我们院长期在京津冀地区、区域和城市环境规划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基础,同时开展6项重点专题研究,较快形成了规划的思路与基本方案。

  2017年7月底,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通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的专家评估。这期间,规划多次跟总规组、相关专项规划组进行衔接和汇报,多次召开专家咨询会。环保部领导也高度关注这个规划,听取汇报并对规划及新区生态环保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蓝绿空间和生态红线

  中国新闻周刊:在与其他规划讨论、衔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最先确定的内容是什么?

  王金南:最先构建的就是三生空间,即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在环保领域内,我们称为生态、农业、城镇空间。

  过去,一些地方做规划,往往是把其他空间都确定好了,剩下的一点作为生态空间。这次我们提前敲定了生态空间,也是希望能真正做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我们提出,生态空间应占70%。大家反复沟通商榷,最后保留了这个规划指标要求。在规划中,表述为在新区约1770平方公里范围内,蓝绿空间比例不低于70%、开发建设用地比例不超过30%。

  未来,白洋淀生态恢复后的水面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淀区将占蓝绿空间的接近四分之一。

  中国新闻周刊:除了蓝绿空间的构建,还有什么是几个规划衔接过程中被反复讨论的?

  王金南: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的划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求,要严格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实现两线合一,我理解认为,应充分考虑生态保护的需求。

  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首先达成共识,白洋淀应该纳入生态保护红线。但不可能完全禁止开发,一方面,淀中村还住着近十万人,有些甚至是上千年的传统村落,另一方面,一部分水域还承担观景、科普甚至生态旅游功能。所以,我们在白洋淀的核心区划了生态保护红线。这一块地方留给芦苇荡、留给鸟类、留给大自然。

  2018年2月1日,在河北雄安新区安新县东向阳村的一处藕塘,挖藕工将塘面结的冰用电锯切成小块后挪开。图/新华

  我们认为,随着新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的建设不断推进,未来新区严格保护的区域应越来越多。首先,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基本完成,白洋淀生态逐渐恢复,有一部分可以纳入生态红线。另外,新区内还要建设森林斑块和生态廊道,河道生态恢复,这些也可以在未来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我们希望,未来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严格保护的区域应达到300平方公里左右,白洋淀应有更多的地方完成生态治理修复,纳入红线进行严格保护。

  “2035年,新区生态安全体系基本建成”

  中国新闻周刊:新区建设马上就要全面启动,有哪些工作需要当前立即开展?

  王金南:我们考虑,目前有六个方面的工作应该马上启动。

  第一,要在新区及周边区域开展环境专项整治。排查整治纳污坑塘、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黑臭水体,排查取缔散乱污非法企业、非法入河排污口,查处工业企业超标排污,完成散煤与冶炼、塑料加工、铅蓄电池回收等重污染行业整治,推进唐河污水库治理。

  第二,要开展土壤污染基线详查。提前启动、超前完成新区污染源第二次排查。希望在2018年底前,完成全区土壤环境污染状况详查。

  第三,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定界标和确权登记,出台新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

  第四,超前启动新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实施绿色建筑、绿色施工标准。建设城区绿地系统。建立分、收、运、处、用全过程的垃圾管理系统。

  第五,对白洋淀淀区和入淀河流进行整治。重点削减污染负荷入淀量,重点实施上游城镇污染治理,府河、孝义河等入淀河流环境整治。继续开展淀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淀底清淤整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补给水资源。开展淀区生态修复,开展淀内生态搬迁、污染源清退与湿地恢复。

  第六,提升白洋淀自然保护区建设水平,启动国家公园建设。

  河北省政府非常重视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在我们规划编制过程中,河北省环保厅就已经开始实施白洋淀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了,简称为“洗脸”工程,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中国新闻周刊:通过治理,希望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王金南:我们希望,到2035年,新区生态安全体系基本建成,基本恢复白洋淀良性生态系统,淀区水质达到Ⅲ~Ⅳ类,空气质量根本改善、实现稳定达标,城乡环境清洁优美,环境基础设施完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绿色发展以及智慧环保管理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品质生态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我们还对2050年的新区生态环境进行了展望,即生态系统健康安全、结构稳定,建成白洋淀国家公园,淀区水质稳定在Ⅲ类,生态环境质量、城乡环境、环境基础设施和环境管理达世界一流水平,全面建成与生态文明发展相适应的流域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与模式,重现白洋淀独特的“苇海荷塘、鸟类天堂”胜景,建成绿色生态宜居世界一流之城,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同时,我们希望通过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使新区生态环境短期内得到较大改善,纳污坑塘、排污沟渠得到全面清理恢复,乡村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徐天)

责任编辑: 孙文娟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新闻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98788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