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雄安官网

我和雄安的故事第66期丨张江林:近500天 工作“零差错”

2021-09-06 15:26:19 来源: 中国雄安官网

  中国雄安官网9月6日电(李元闯)当前,雄安新区20余万建设大军正夜以继日、风雨无阻,稳步推进项目建设。一批又一批为“千年大计”默默奉献的新区建设者正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步推进开创新局面。本期我和雄安的故事主人公叫张江林,他是雄安新区启动区NA9、NA11两条主干路项目技术和质量管理主管副经理。作为新区建设者,张江林日复一日驻守在工地一线,在雄安工作的近500天里,工作实现了“零差错”。

  创新管理模式 工作流程“做减法”

张江林(右一)与同事讨论项目进程。中国雄安官网牛思佳 摄

  在NA9、NA11两条主干路项目施工现场,建设工作井然有序,物料堆放整整齐齐。“作为新区参建企业,要严格按照新区的管理标准进行现场管理。”张江林说,按照“三实三优”的管理要求,项目进场施工前,根据场地布置图,对堆放物料的临时建筑统筹规划,把所有进场施工材料进行定品、定位、定量、定容,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降低了管理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细化了管理。

  结合新区管理要求,张江林根据项目施工实际进行优化创新,与领导同事研讨,制定出更适合项目的管理办法,让项目现场施工更方便、更有效率、更加便于管理。例如安装固定围挡将堆放区进行分割,根据项目实际进程,进行模板、方木、钢筋等材料的堆放,改进实行分片管理,减少交叉作业,进一步提高工友操作的有效性。“分割堆放物料可以最大程度地便利工友施工,加快推进工程进度,让现场施工有条不紊。”张江林说。

  制度的建立需落实到现场,而让每个人牢记制度是工作中的“难点”。为强化工地管理,张江林每天都会到项目现场溜达好几圈,时刻提醒工友们注意工作细节,以保证工作无差错。“有时候张经理挺‘烦’的,因为他总是在施工现场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我们要严格按照管理模式做。但也正是因为他不断的提醒,我们的工作才更加规范。”项目现场建筑工人说。

  强化科技应用 精细程度“做加法”

  NA9、NA11两条主干路项目作为启动区主干路的重点项目,在科技创新应用上进行了BIM技术的应用推广,为项目的快速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BIM技术的应用,在新区的各个项目建设中都很常见,但是如何把理论上的技术真正运用到项目建设上是张江林一直思考的问题。为了让技术更快、更好落地,张江林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和同事一起研究,咨询负责其他项目的朋友、技术人员、专家,经过一周的努力,终于制定出一套适合项目建设实际的技术方案。看着BIM技术成功落地,张江林的心里踏实了很多。

工作中的张江林。中国雄安官网牛思佳 摄

  通俗地说,BIM就像一位精算师,可通过修改建筑模型,因地制宜协调各管线的空间位置,使众多管线设备不掐架,还可精确统计出脚手架、模板、钢筋等复杂工程的工程量,为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依据。张江林介绍:“我们根据项目实际,进行案例分析,借鉴其他项目的经验,充分利用BIM技术建立三维立体、多角度直观的模型,检查设计中存在的‘错、缺、漏、碰’问题,直观地对复杂工序进行分析,将预留预埋部位简单化、透明化。根据问题提前模拟方案编制后的现场施工状态,对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安全隐患提前排查,对专项方案的施工工序进行合理排布,保证了方案的专项性、合理性。另外,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采集大量现场图片,加上从倾斜影像批量提取建筑纹理的方式,进一步有效地降低了城市三维建模成本。”

  坚定理想信念 做新区建设“螺丝钉”

  “作为一名建设者,能够亲身参与新区的建设,能够亲眼见证未来之城在各方面发生的显著变化,我觉得很荣幸。”张江林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扎实、细致、高效地完成工作,争取做项目建设中的一颗“螺丝钉”,“拧”紧每一个细节,尽我所能为新区建设贡献力量。

  雄安新区每天都在“拔节生长”,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从以规划为中心,到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未来之城日新月异。各片区重点项目持续推进,这座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重托的未来之城已经缓缓向世人走来。

  “未来之城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清晰。相信不久,一座全新的城市将矗立在人们面前。”张江林感慨地说,雄安新区项目建设工作的确苦,也累,但我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再苦再累,当看到工地日新月异,看到雄安这座未来之城正在拔节生长,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责任编辑: 王晓娟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359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