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雄安官网

郝佳星:扎根基层 奉献青春 建设新区

2021-06-15 16:30:16 来源: 中国雄安官网

  中国雄安官网6月15日电(记者黄海)“三支一扶”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随着“三支一扶”工作地持续开展,雄安新区迎来了一批胸怀梦想、勇于担当的年轻人,他们奔赴雄安新区的建设一线、脱贫攻坚的战场,扎根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为雄安新区贡献青春力量。

  郝佳星,28岁,中共党员,家在河北廊坊。2019年毕业于衡水学院的他,通过考试于2020年成为雄安新区第二批“三支一扶”志愿者。他带着一颗为雄安奉献的心,来到了新区。

  初来新区,郝佳星被分配到大王镇党政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上级来文收文、材料整理、来客接待、日常考勤、卫生管理等工作。“办公室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事情虽多,但能提高工作能力,这也正是我们‘三支一扶’大学生最需要学习实践的地方。”郝佳星说。

郝佳星在做人口信息采集录入工作。中国雄安官网发

  2021年1月12日,大王镇人民政府微信工作群发布了一则消息:机关工作人员要下沉到农村去,进行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工作,大家要积极参加。郝佳星主动报名,被分配到了北张庄村进行核酸检测服务工作,主要负责人员的信息录入、资料整理、信息上报等工作。

  “从早上七点钟到下午六点钟,一直进行核酸检测录入工作。疫情防控人人有责,数九寒冬,正值最冷时节,手指冻得很疼,但是能在疫情防控一线为新区贡献一份力量,我觉得值了!”郝佳星告诉记者,“功成不必有我”是雄安新区建设者的信念。

  2021年5月9日,他有幸以雄安新区“三支一扶”优秀志愿者的身份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进行交流学习。

郝佳星(左)在马兰红山军博园参观学习。中国雄安官网发

  “60年前,一支队伍来到戈壁滩。他们坐闷罐车、建地窝子,白手起家建起我国核盾牌的同时,也把‘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镌刻在人们心中。”在新疆交流学习期间,让郝佳星感触最深的是马兰精神。“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知战时的苦和累,参观红山军博园后感触颇多。一件件展品让我们看到了马兰试验场的艰辛,看到了一代代马兰人坚强的意志,看到了他们用生命为我们创建了幸福之路。”郝佳星认为,马兰精神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它背后有着深刻的内涵。

  在新疆巴州交流学习最大的收获是不仅学到了马兰精神、兵团精神、胡杨精神等,更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在马兰红山军博园,当看到为了祖国而牺牲的英雄照片时,郝佳星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他告诉记者,通过此次交流学习,必将以马兰精神砥砺自身,在新区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向马兰先辈们看齐,将先辈们的优秀作风融入到工作中去,为雄安新区建设作出贡献。

郝佳星(右一)与新疆巴州阿瓦提乡回族人民合影。中国雄安官网发

  每个人在工作岗位上都会发光发亮,但如何在“三支一扶”志愿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好的成绩,需要每一位志愿者思考。“希望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发挥最大的能量,为新区群众做实事,为新区建设作贡献。这段美好的回忆必然成为我人生路上宝贵的财富,这段难忘的经历和锻炼更成为我选择参加‘三支一扶’志愿者的意义所在。”郝佳星说。

责任编辑: 王晓娟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20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