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河北日报

京津冀代表委员话协同:生态联建 绿色发展

2021-03-08 08:58:24 来源: 河北日报

  全国政协委员谷树忠:

  联合组建区域性生态修复主体提高修复效能

  □北京日报记者 杨 旗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实施7年。通过三地协同努力,作为率先突破的三大重点领域之一,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常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深水区”,在生态领域,三地应更加注重解决深层次问题,加强一体化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联合组建区域性、流域性生态修复主体,提高生态修复质量和效能。

  谷树忠说,从数据上来看,2020年,三地PM2.5浓度均低于50微克每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达到或超过50%,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另外,永定河首次实现了全线通水,让三地百姓看到了河不断、水常清希望,坚定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决心和信心。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目前,在探索合作机制上,三地生态联建联防联治已取得一些新突破。”谷树忠举例说,近年来,京津冀三地与山西、国家开发银行等共同成立永定河流域投资公司,通过资金整合、专业生态服务等方式,造就越来越多的绿水青山,并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再通过转化来的金山银山,造就更多的绿水青山,实现良性循环和“两山”兼顾,“这个模式的优势已初步显现,实施主体明确,责任主体明确,服务也更加专业。”

  “在生态领域,协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谷树忠认为,三地应更加注重发现解决深层次问题。三地情况不同,生态治理水平也不同。北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理应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面走在前列,为津冀两地提供必要的管理、技术、人才、资金等支持,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生态绿色发展的共同体;天津、河北应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培育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修复等产业。

  谷树忠建议,加强京津冀一体化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合理布局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生活空间;加大区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力度,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力量,组建类似于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的区域性、流域性生态修复主体,提高生态修复质量与效能;加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力度,拓展价值实现的路径,包括产品销售路径、生态服务路径、生态补偿路径等;建立健全价值实现机制,包括价值评估机制、价值交换机制、价值预警机制等,确保生态产品不断增值、居民收入不断增长。

  全国政协委员刘志新:

  统一规划实施京津冀生态建设

  □河北日报记者 贾 楠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携手防治污染、共护碧水蓝天,成果显著。蓝天在增多,河流在变清,绿色在扩展,生态屏障更加坚实。”全国政协委员、秦皇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志新多年来一直关注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研。他建议,进一步提高京津冀区域生态建设水平,需建立完善京津冀地区生态建设一体化机制。

  京津冀地区山同脉、水同源,同处一个生态系统,是生态和经济共同体。生态环保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最直接体现。刘志新委员建议,按照京津冀生态建设一体化的思路,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机制,统一规划实施三地生态建设。

  “应建立京津冀生态一体化的顶层协调机构,统筹三地实现规划设计、资金分配、产业定位、项目分配等战略层面的统一协调。加快构建京津冀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统一的监管机制,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优化空间布局,合理配置资源。”刘志新委员表示。

  他建议,统筹考虑京津冀三地水生态保护所需,制定京津冀地区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范补偿对象、补偿资金来源、补偿标准。同时,推动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补偿主体方面,建立以中央纵向补偿为主、京津冀横向补偿为辅,同时引进市场化的企业补偿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参与的补偿机制。补偿方式方面,将生态补偿与生计保障和区域发展结合起来,拓宽补偿渠道,通过政策补偿、资金补助、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多种方式提升“造血”能力。

  “进一步推行排污权、碳排放权、水权、林权等市场化交易,探索建立‘生态银行’体系,引入‘特许经营权’拍卖制度,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健全生态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和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机构客观科学评估生态资产价值和生态保护成本,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奠定坚实基础。”刘志新委员表示。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还要与首都“两区”建设统筹考虑。刘志新委员建议,在燕山、太行山、坝上高原等重点生态区扎实推进造林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经济林,支持实施草原生态恢复、湿地保护工程等。同时发展林下经济、林产品加工、森林康养旅游等产业,增加林农收入,建成完善的自然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全国人大代表周潮洪:

  发挥好京津冀河湖长制管理协调联动作用

  □天津日报记者 于春沣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生态环境浓墨重彩,对水污染防治高度重视,这令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水务局总工程师周潮洪非常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

  作为来自水利系统的代表,周潮洪比较关注京津冀河湖长制这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

  “建议进一步发挥京津冀跨界水域河湖长制管理协调联动机制的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加大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等工作力度,实现全流域水环境治理目标一致、步调一致。”

  周潮洪表示,近年来,京津冀水环境治理联防联控取得一定程度的突破,成效初显。天津河北签订了引滦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上下游联合治理,引滦水质逐步好转,永定河开展了全流域综合整治。

  “为了推动京津冀地区河湖长制名实相符,三地建立了京津冀跨界水域河湖长制管理协调联动机制,政府部门和河流管理部门协调联动,落实京津冀跨界河湖主体责任,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协调整合各方力量,凝聚河湖管理合力,全面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有效处置解决河湖管理突出问题。”周潮洪介绍,目前,三地实现了交界地县市级河长组织联合检查,建立跨界河流问题台账,按照属地原则快速处置,涉及三地共同处置事项的,由京津冀三地相关河湖长组织协同处理。

  “河湖长制的惠民作用有目共睹,但是,不能回避的是,京津冀地区深层次水资源、水环境矛盾仍然突出。京津冀地处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全国平均值的1/9,水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衡,难以满足三地的各自需求。”周潮洪结合数据说。

  周潮洪说,水污染治理对整个海河流域水环境改善意义重大,上游水质好了,流到下游的水质才会好。为此,她建议,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国家的优惠政策、资金投入等更多向上游欠发达地区倾斜。“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三地信息共享机制及联合执法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上游来水水质问题,及时通报违法排污问题,为属地快速查处提供先决条件,避免下游水质污染。”周潮洪还建议,加快外调水工程建设,着力增加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以保障这一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王晓娟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05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