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央广网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雄安创业者刘存:从“左右为难”到“怎么都好”

2020-09-06 14:36:32 来源: 央广网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7年4月1日,历史的坐标聚焦在了中国雄安。这一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三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这里创造、创新、创业,踏着用青春和汗水浇筑的幸福之路,昂首迈向这座“未来之城”。《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9月5日推出《雄安创业者刘存:从“左右为难”到“怎么都好”》。

  初秋九月,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建设现场,数百座塔吊不停转动,8万名工人干得热火朝天。1.8米高的刘存站在参观平台上,指尖飞快地在手机屏幕上滑动,数十条在建项目招聘信息发布在“雄安就业直通车”微信群里。刘存说:“怎么样更好地去帮助他们找到工作,给需要就业的居民和有招工需求的企业进行对接。”

  今年33岁的刘存出生在雄县北菜园村一个普通的北方家庭,从小生活并不富裕。“也吃过苦,以前浇地、收麦子用镰刀割,都干过。”刘存说。

  现在,刘存有了自己的企业,是雄安新区农村青年创业带头人。谁能想到,9年前,大学毕业后的他在县城卖过电动车,电商之路走得并不顺利。刘存说:“因为毕竟干电商也干了好几年,也没有比较好的思路。睡不着觉,对以后干什么的确是非常发愁,左右为难。”

  2017年4月,雄安新区设立,刘存突然感到机会可能来了。他说:“因为之前没有赶上深圳的发展,没有赶上上海浦东的发展,想着是赶上新区的发展,所以想加入到雄安新区里面来。”

  那段时间,刘存最爱去的就是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他发现纷至沓来的企业有大批用工需求。而身边的发小和他一样,也正在左右为难。刘存说:“(自)家的厂子,一个月七八千元,现在小厂子关了,搬走的搬走,他都没有收入了,干点别的活,他没有学历。”

  刘存意识到,成立劳务公司,搭建“对接平台”就是他的机会。谁曾想,一个月下来,才跑成一单生意,让他又一次陷入了左右为难。他说:“到了新区建设上,你用不上。因为特别‘高大上’的,你也插手不进去,标准也高,你也不会干。和新来的央企国企怎么更好地去对接,这得有一个慢慢的梳理过程。”

  刘存的焦虑正是雄安主政者思考的重点工作之一。从设立之初,雄安新区就针对当地有就业意愿的农民和下岗人员等适龄劳动者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围绕建筑、家政服务等大规模建设所需工种,三年来已免费培训9.23万人。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就业创业组组长张京介绍:“范围逐步扩大,从传统的职业培训工种,逐步转型,转向适合新区的工种,比如建筑类的工种,以及挖掘机、无人机、智能楼宇等一些适合新区应用的培训工种,让他们提前进入城市的一些岗位进行锻炼、提升。”

  现在,企业用工供需对接越来越融洽。刘存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从原来的一个月一单到现在一天几十单,2000多人通过他,重新有活干,挣了钱。

  雄县农民苏艳华说:“现在基本上我们这群人现在都很缺的,各种劳务工,什么木工、瓦工。不(只)是收入的增加,而是当你做完这件事情,你的那种与时俱进的感觉特别好。”

  如今,父母每月都有养老金,两个孩子都在县城读书,爱人支持自己工作,刘存的幸福之路正越走越宽。

  从最初的“左右为难”到今天的“怎么都好”,刘存用创造、创新、创业,趟出了自己的幸福之路,这也是他对于幸福最简单、质朴的理解。刘存说:“我爸妈当时给我起名刘存,也是想让我日子过得满足、安稳。但我想在未来的雄安,好日子还得靠奋斗,还得靠干。而且这其中经历了酸甜苦辣,一步步实现梦想,能赶上‘未来之城’雄安的步伐,我觉得就很幸福。”(记者杜震 孟晓光)

责任编辑: 王晓娟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787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