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长城网

用心灵叩开文学之门 用担当传承雄安文脉——对话雄安新区文化学者、作家张建英

2019-07-23 19:17:18 来源: 长城网

张建英

  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成长在一个神奇的地方;童年时埋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用心灵叩开文学之门;用一个文化学者的担当,传承着雄安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她就是雄安新区文化学者、本土作家张建英。记者日前采访了她。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

  张建英:1978年的初春,我出生在容城县一个小村庄南河照村。我是家里第一个女孩,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妹妹。母亲在我6岁那年就去世了,奶奶70岁,父亲一个人担起了生活的重担。小学、初中考全校第一是我的目标,因为只有我拿回奖状的时候,父亲脸上才会露出笑容。没妈的孩子总是格外敏感。自从学会写日记,我便把自己的多愁善感都写进了日记本。从此,一颗文学的种子也就悄悄埋下。

  直到我参加工作后,才了解到1978年对于祖国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一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如今,又赶上了雄安新区的设立。成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发自内心地感到荣幸,并有一份沉沉的责任,要为这个时代做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记者:请谈谈你的工作经历或感触。

  张建英:初中毕业时,我以全县第3名的成绩考入河北涿州师范学校。之所以选择师范,一方面是因为家境贫困,不忍心再给家里增加负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喜欢讲台、喜欢学生。师范毕业后,我做了一名语文教师,一干就是14年。在讲台上,我给学生们传递着文学的魅力,有很多学生成为文学爱好者,用稚嫩的笔讴歌自己的家乡。

  2011年,我被借调到容城县委宣传部,主要负责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的评选宣传,还有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安排。每当接触这些道德模范的时候,我总是被他们的故事所感动,由此写了大量的人物通讯刊发在各级报刊。有一些道德模范获得了省市县荣誉,甚至入选中国好人榜。我由衷地为他们祝福,也为他们的事迹影响带动更多的人,使社会风气变得更好而感到欣慰。组织志愿服务的时候,我将志愿者们的故事征集起来,在“容城宣传”公众号上推出。一些朋友笑称我这些工作是在流着自己的汗水,为他人做嫁衣裳。但是,能够让社会多一些正能量,这也是我最大的收获。

  记者:你是如何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

  张建英:我6岁失去母亲,25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我常常夜半无眠,泪湿枕巾。生活的磨难,坎坷的经历,使我从小就学会从文学中释放自我,完成救赎。中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说过:“我确实是一个在饥饿、孤独和恐惧中长大的孩子,我经历和忍受了许多苦难,但最终我没有疯狂也没有堕落,而且还成了一个写小说的,到底是什么支撑我度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那就是希望。”因为文学,我的眼睛看到了这世间一花一草、一木一水的美好;我的心灵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真挚、善良、友爱。

  朋友们鼓励我多写,我总是一笑了之,觉得只是一个爱好,跟作家还差得远。

  20多年来,只有两个时期写稿投稿较多。一是10多年前,我的小说处女作《珍珠母》刊发在《荷花淀》,至今记得当时巨大的惊喜,也永远记住了肯定和鼓励我的恩师仲夏老师。二是雄安新区设立后,家乡备受瞩目。对家乡深深的爱,使我重新开始写稿投稿,作品先后在《保定日报》《保定晚报》《河北日报》《人民代表报》等报刊发表。这些作品从多个角度反映了雄安本土人文风情,摹写了家乡风景,讴歌对家乡对父老乡亲们的深厚感情。

  记者:结合你的工作,谈谈一个文化宣传工作者的担当。

  张建英:容城是千年古县、三贤故里,文化底蕴深厚。2015年,容城县三贤文化研究会成立,我负责《容城三贤文化研究》会刊的校版工作。一期又一期的会刊,一次又一次的校版,我被容城三贤的事功文章、节操风骨深深吸引,为自己能够生在三贤故里,能近距离触摸他们所留下的历史温度,能传承和弘扬他们的精神而深感荣幸和鼓舞。

  新区设立后,容城三贤的关注度也陡然提升。其中,元初大儒刘因思想深邃建树颇多,杨继盛因其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声名犹著。他们不乏研究之人。而明末清初大儒孙奇逢,在他的故里容城,却鲜少有人学习研究。因为他跨明清两代,有92年的人生历程,学术成就斐然,被誉为“北学宗师”“北方孔子”,与黄宗羲、李颙齐名,并称“清初三大儒”,桃李满天下。因而,对孙奇逢的研究与宣传是容城三贤中难度最大的。

  “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2018年秋,我开始深入学习研究孙奇逢。那些繁体竖排无标点的古籍资料,一开始,我就像看天书一样,捧着厚厚的资料研读。常常夜深了,工作劳累了,想到自己的使命和担当,我就依然坚持,至今读了相关著作几十本。今年7月份,容城县作协开展采风活动。走进“三贤故里之孙奇逢纪念馆”,我已能脱稿进行讲解。目前,我正在撰写关于孙奇逢实学思想的论文,准备参加省里的研讨会。

  记者:在繁忙工作之余,为何要开办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心盈小屿”?

  张建英:2018年,我创办了自己的“心盈小屿”公众号。心盈是我的笔名。这个笔名跟随了我20多年,希望能从沉重和忧伤的经历中,用自己的笔让自己心里更加轻盈,充盈着温暖和美好。而这个公众号,恰如在茫茫人海中,在轻盈心境里,我构筑的一个小小的文字岛,阳光盛开、花香馥郁。迄今为止,已发表百余篇原创文章,有诗歌、散文、随笔、小说、歌词,还有传统文化的研讨,以及与雄安新区有关的大量原创图片。在我的用心耕耘下,在师友们的关注和支持下,这个文字的小岛正在郁郁葱葱地成长着。

  记者:你对未来有何期待或设想?

  张建英:位卑未敢忘忧国,竭尽心智书明天。已是中年的我,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繁忙时期。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我还将对繁荣家乡文学、文化事业尽绵薄之力。同时,我会继续学习研究孙奇逢,弘扬传统文化,创作自己的作品。目前,我已经整理了一部诗集、两部散文集、一部小说集,期待这些作品在不久的将来能够面世。每个生命都是一座庄严美丽的花园,我们的努力,一定能让这座花园带给世人更多的芬芳和美好。(记者 王渊)

责任编辑: 王晓娟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20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