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雄安官网

雄安端午节遇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19-06-08 10:18:45 来源: 中国雄安官网

  中国雄安官网6月8日电 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恰逢端午小长假,让我们一起感受雄安文化,吃着粽子,闻着艾香,回顾雄安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享一顿非遗“大餐”。

  雄州黑陶

  作为最古老的美术工艺品之一,黑陶的历史可谓久远。它诞生于新石器时期,至今已有七千多年。河北雄安新区的雄州黑陶是黑陶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无釉陶器。上世纪80年代,雄县孤庄头村创办起了雄州特艺陶瓷厂。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传统工艺得到进一步升级和创新,雄州黑陶不仅保留了千年古艺的特色,还具备了“质地细腻、古朴典雅、色如墨玉、声如钟磬”的新特征。

图为雄州黑陶。中国雄安官网记者张斌 摄

  如今的雄州黑陶因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精益的手工艺技术传承已成为雄县的一张“名片”,也是雄县唯一的一项手工艺特产,声名远播。

  京簧竹刻

  “京簧竹刻”是以毛竹或楠竹内壁毫米左右的竹簧为原料,经蒸煮、晒干后,粘贴、或镶嵌在各种器型的竹胎、木胎等胎体上进行雕刻的一种手工技艺。京簧竹刻源于清代宫廷工艺,保护并传承于雄县雄州镇张岗村王氏家族。京簧竹刻较完整地保留了清代宫廷技艺原有的风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是研究竹簧清代宫廷技艺的活态资料。

图为京簧四方多宝阁转盒。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供图

  京簧竹刻突出了传统宫廷吉祥纹饰,融入了传统文化韵味,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京簧竹刻”作为一种活态载体承载着雄县的技艺史,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和技艺的传承、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大南头村木雕画

  木雕画是在木板上雕刻作画,在过去木雕屏风的基础上,对雕刻形象施以色彩。其作品工艺独特,艺术特色明显,古朴大方,清新素雅,立体感强,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木雕画的工艺主要有设计图案、制作木板芯、雕刻、着色、上漆(上蜡、上油)五道大工序,每道工序艺术要求都十分严格。

图为大南头村木雕画《梅兰竹菊》 。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供图

  雄安新区容城县大南头村木雕画是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志国在继承祖传家具木雕的基础上,经过个人独具匠心的创作而形成的艺术品。

  容城酒曲制作技艺

  雄安新区容城县气候四季分明、三面环河,一面靠淀,环境优美地质条件非常适合微生物繁殖生长,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酒曲制作技艺。

图为酒曲制作工艺流程中的翻曲。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供图

  容城县西牛村“酒曲制作技艺”脱胎于民间制曲技术,成熟并传承于容城县西牛村牛氏家族,至今已传承五代,技艺醇熟。容城县文化馆和第四代传承人牛红亮一起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以现有展馆为基础建立酒曲制作技艺体验馆,并通过举办分类培训班,选拔培养传承人,推进酒曲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白洋淀布艺

  白洋淀布艺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白洋淀的布艺主要包括服装、鞋帽、枕头、斗篷等其它小件饰品。制作工艺有选布、裁剪、打枷子、裹边、上活、修整、熨烫、成形等流程。白洋淀布艺多以家乡自然风光为题材,荷花、芦苇、水草、鱼、鸳鸯都可作为布艺品上的素材。艺人们把白洋淀地域文化溶于布艺之中,使得白洋淀布艺清雅淡洁,浑然天成。

图为白洋淀布艺作品。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供图

  随着新潮的不断涌入,白洋淀布艺逐渐被人们所淡忘,技术传承后继乏人,濒临失传的危险。保护、继承白洋淀布艺,对弘扬传统的民间工艺,开发和挖掘白洋淀旅游文化产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白洋淀全鱼宴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湿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属于白洋淀的独特食鱼文化。白洋淀厨师们在继承传统技艺上不断创新,以白洋淀文化为特色的全鱼宴也成为了一种风俗文化流传至今。

图为白洋淀全鱼宴中的菜品金毛狮子鱼。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供图

  白洋淀全鱼宴选材讲究、制作精良,它是由六凉八热、四个饭菜、一个汤、两个主食、两个小吃组成。整个宴席全部用白洋淀特有的食材制作,白洋淀全鱼宴是白洋淀的一个历史标志,也是白洋淀人们独特饮食文化的见证。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153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