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河北日报

红色遗存

2018-12-21 09:39:26 来源: 河北日报

安新抗税亭

  自古燕赵多壮士。古往今来,在雄县、容城、安新这片热土上,每当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总有热血儿女挺身而出,树起了一座座大义丰碑。

  近代以来,白洋淀是革命老区,为冀中平原抗日战争最惨烈的地区之一。烽火硝烟下,这里的人民坚贞不屈、前赴后继,曾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顽强抗争,其爱国精神和雁翎队机智勇敢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历史,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经典。“雁翎队是神兵,来去影无踪,千顷苇塘摆战场,抬杆专打鬼子兵”,这是白洋淀抗战的真实写照。

  在雄安新区乡愁遗存调查中,我们共登记革命遗存50多处。从类型上看,有纪念历史事件的,如安新县安州镇的抗税亭。另有一大部分为抗日战争时期的遗存。

  白洋淀东连天津,西通保定,曾是华北内陆的黄金运输航线。为了打击日军的侵略行径,我军欲控制这条航线,配合冀中统一抗战,组织成立了以渔民猎户为成员的雁翎队,成为水上游击队,威震敌胆。1943年,在安新县王家寨东面的城子横河道上,利用淀湖的复杂地形和浓密的芦苇荡做掩护,雁翎队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让日军闻风丧胆,即“雁翎队勇打包运船战役”,以此诞生了《雁翎队之歌》,至今在当地传唱。

  安新大田庄东头庙,又名清泉庵,此庙紧邻白洋淀码头,水上交通便利,进能攻,退能守,在日军疯狂扫荡下,利用寺庙做据点,这里为八路军和雁翎队员提供秘密会议地点,并为掩护大批抗日进步人士和救治伤病员发挥了重要作用。敬业学校旧址位于容城白龙村,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当地开明绅士蔡体仁出资创建新式学堂,取名“敬业学校”,一时名冠京南保北。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起,进步教师在敬业学校开展革命活动,播撒红色种子。1937年7月,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敬业学校的大批爱国师生弃笔从戎,投入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后容城沦陷,敬业学校被付之一炬,仅存基址。

  此次调查中,更多的遗存是革命人士旧居。如安新马家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者辛璞田烈士老宅,至今仍存门楼及西厢房。在安新同口镇,白洋淀派代表作家孙犁当年以教书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的学校旧址及故居,现存一面后墙。掩护地下工作者集会和转移的李泉九老宅,位于容城李茂村,现仅留临街南墙及门楼。还有安新邵庄子村传奇抗日英雄王小燕的故居等。这些老宅墙垣虽已残破,但每一寸斑驳都写满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每一条裂缝里都是革命先烈大无畏的斗争故事。

  另外,调查中后人建设的纪念性建筑也很多,如佐各庄无名烈士墓、梁神堂战役纪念馆、容城烈士塔、采蒲台烈士祠、李致光烈士祠、龙化孟仲峰村宋长庚将军墓等。还有部分遗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铁证,如安新县桥北大闸、端村惨案遗址、鄚州日军扒堤放水惨案旧址等。

  红色遗存记录了革命先烈为抵御外侮、反对强权和压迫,争取民主自由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其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自强不息,拼搏奋进,这种精神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中将会被传承、光大。(刘洁 文/图)

责任编辑: 贾绍茹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02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