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河北日报

白洋淀综合整治:创新机制 探索长治之路

2018-08-15 08:33:10 来源: 河北日报

  原标题:创新机制 探索长治之路 ——白洋淀综合整治攻坚进行时④

  近日,安新县刘李庄镇雁翎沟污水治理引入市场化机制,来自石家庄的一家水污染治理企业,采用“原位修复、泥水同治”技术,消除底泥黑臭,激活土著微生物,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记者 张伟亚摄

  8月4日是周六,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局长曹海波顾不上休息,与北京一家生态环境治理公司进行技术磋商和问询。这是近一段时间以来与他对接洽谈的第6家公司,洽谈内容为如何推进淀区垃圾、厕所和污水一体化综合治理。

  “白洋淀环境综合整治必须创新机制,探索长治之路。”曹海波介绍,雄安新区在白洋淀环境综合整治中引入市场机制,企业作为治理主体,确保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可持续,百姓参与,政府监管,形成一盘棋。

  “过去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修修补补的环境治理方法现在行不通了,新区各级各部门必须胸有大格局,寻求新路径,探索长治之法。”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前一阶段,白洋淀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雄安新区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生态恢复和环境质量改善工作依旧任重道远。

  排污企业屡教不改,再次被抓现行。7月30日,在安新县三台镇山西村一家制鞋企业厂区内,新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发现该企业属于无照经营、无证排污,危废处置不规范等,当即责令该企业停产整治。之前该企业曾被查处,厂区西侧连接萍河的排污口被封堵。

  新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些部门环境意识淡漠,监管不力,甚至因短期、局部利益而忽视长远生态利益,造成违法排污反弹,这也是环境治理难点之一。

  尽快使白洋淀成为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典范,需树立大格局意识,通过创新机制实现长效监管。

  雄安新区正在建立规范的追责机制,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甚至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的,依纪依规严肃问责。7月12日,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就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对安新、容城两县主要领导进行了公开约谈。“要举一反三,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确保整改问题不反弹、污染问题不重返。”雄安新区主要负责人要求,要靶向施治、找准病根、对症下药,认真剖析和梳理存在的问题。

  从新区到三县,从乡镇党员干部到企业、群众,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创新意识正在增强,白洋淀综合整治呈现出新面貌。

  日前,记者在安新县大淀头村了解到,该村每家都配备了黄绿两种垃圾桶,用来分类投放垃圾。目前,该村垃圾处理实现了日产日清。

  涵盖白洋淀淀中村和淀边村的环境一体化综合治理工程即将完工,成为白洋淀综合整治攻坚的一个亮点。站在大王镇张六村田家大院19号坑塘旁,面对坑塘表面不断产生的绿色漂浮物,治理单位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的项目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在坑塘的入水口建设人工湿地,以起到净化入塘水质的作用,也可减少后期维护成本。之后,通过投放复合生物菌,再对水体进行治理。

  安新县在污水处理中,有序推进小型污水处理站运行托管,提高小型农村污水处理站达标运行率。优选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提升运行水平,确保出水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在有条件的区域建设潜流湿地,提高水质。

  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正在形成。通过筹划建设白洋淀入淀口功能湿地和生态湿地,恢复生态湿地功能,实现白洋淀水质根本改善。

  ——创新投资机制。支持企业投资环保治理,利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解决投入资金的问题。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形成规划和建设、工程和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

  ——制定环境保护制度规范。深化各级河长制,建立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机制、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提高政府对环保工作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加快推进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地方立法。研究出台白洋淀流域管理条例或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努力形成白洋淀流域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灾害防治、生态补偿等方面的长效机制和法律保障。

  ——严肃考核问责。研究制定白洋淀综合整治考核激励奖惩制度,组织制定对新区三县乡、村考核评级体系,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考核和监督机制,从治标向治本转变。(记者 张伟亚)

责任编辑: 王晓雨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9932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