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雄安发布

新时代新传承!雄安新区非遗展现独特魅力

2018-06-10 10:39:46 来源: 雄安发布

  每年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9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是“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口号是“见人见物见生活”“活态传承、活力再现”“非遗让生活更美好”“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

  雄安新区容城县、安新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雄县、安新县还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参加6月9日开幕的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活动。三县大力营造非遗融入当代、融入生活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人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宣传展演 古韵焕发新魅力

  

王凤仙夫妇向学生们演示西河大鼓艺术。

  6月7日,容城县在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雄安校区开展了宣教活动。县文广新局肖建明作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讲。活动聘请容城县非遗项目容城西河大鼓传承人王凤仙夫妇作了展演和教学活动。王凤仙夫妇一直在积极参与非遗展演和非遗进校园活动,深受同学们的爱戴。同学们也积极参与到非遗展演活动中来,与王凤仙夫妇积极互动,时而学着手势动作,时而跟着哼唱,活动收到良好效果。“西河大鼓走进校园,能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为西河大鼓这门艺术的传承尽一份力量。”王凤仙说。

舞狮表演。

  6月8日,安新县举办了非遗展演活动,向社会普及非遗保护观念,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保护意识。传统舞蹈类的狮子会、秧歌会、曲艺类的西河大鼓、传统技艺类的芦苇画、传统美术类的剪纸等非遗项目参加了展演,参展人员60余人,观看群众达千余人。展演活动让传统民间艺术焕发无限魅力,一些群众还跟着学习芦苇画、剪纸制作,精彩的舞狮表演更是吸引了很多人。安新县还在县城主要街道悬挂横幅标语,向过往行人发放非遗宣传资料。

  参加联展 雄安非遗亮相“大舞台”

  

雄县常庄村音乐会展演现场。

  6月9日,由京津冀三地文化部门联合举办的“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幕。展览以“流动的文化”为主题,充分展示大运河文化带8省市山水相连、民和年丰的传统文化魅力,重点展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的“人(传承人)、艺(核心技艺)、品(优秀作品)”。

  9日上午,雄安新区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雄县常庄村音乐会”和“雄县北大阳村音乐会”以及传统技艺类的安新芦苇画、造船技艺等闪亮登场。

杨丙军在现场展示芦苇画技艺。

  “雄安新区展位是最大的,现场人流涌动、参观者络绎不绝,许多大人带孩子来观看。人们观看了芦苇画技艺后,纷纷感叹:太神奇了!”参加展览的安新芦苇画技艺传承人、河北大学芦苇艺术研究所所长杨丙军告诉记者。

  记住乡愁 延续雄安历史文脉

  

宋辽古战道。

  雄安新区三县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各具特色的非遗也是雄安新区的宝贵财富。在5月28日以“新时代的中国:雄安 探索人类发展的未来之城”为主题的雄安新区全球推介活动中,众多非遗元素亮相推介活动,充分展现了雄安新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雄安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齐全、数量众多。去年完成的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报告显示,雄安新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213项,其中有211项呈活态存在。在普查工作中,普查组在雄县一共普查了82个项目,全部活态存在;在容城县一共普查了40个项目,39项活态存在;在安新县一共普查了91个项目,90项活态存在。涉及到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曲艺等10个方面。这次全面普查,为下一步雄安新区非遗保护工作的更好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根据国家文物局、河北省政府的部署,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对新区33个乡镇的640个行政村的区域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取得丰硕成果:调查登记各类文物遗存263处,其中遗址189处,墓葬43处,古代建筑15处,近现代文物16处。这些文化遗存的时代,早到新石器时期,晚到明清、近现代,各个时期遗存都有发现,地下埋藏文物以新石器、战国、汉代为多,涉及城址、聚落址、墓葬等。地上遗存则多是明清和近现代典型建筑。

  

南阳遗址。

  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动对新区全域的历史文物、历史风貌、文化遗存进行保护传承。在2018年初开展的“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计划”中,把与老百姓生产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承载集体记忆的物质载体和非物质文化记忆列为普查登记和保护对象,分门别类建档“存根”,这是对新区全域范围内的乡土文化普查登记和传承活动。乡愁遗存外业调查工作目前基本结束,新区全区域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乡愁遗存点1000余处。同时,根据乡愁遗存的不同地域特征,在容城县启动了老树专项调查,在安新县水区和半水半旱区村落启动了历史片区专项调查,目前正在核定调查清单。新区将根据后续情况,对登记遗存及时调整补充,实现“乡愁”活态保留和传承。各类历史遗存将与新区规划建设有效衔接,承载着乡愁记忆的这些要素将得到充分尊重,新区将科学合理地予以保护与传承,延续地方历史文脉,传承乡土文明。(记者 彭海峰)

责任编辑: 王晓雨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9891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