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北京科技大学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走进雄安新区安新县实验中学,开展“玩转科学·探索未来”科普实践活动。作为雄安新区第三届“智绘未来”科技活动周的子活动之一,课程内容以电磁学与光学为核心,通过沉浸式实验体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魅力,激发创新思维。
活动通过教师讲解电磁相关原理,并延伸至磁悬浮列车、电磁推进技术等前沿应用,学生化身“未来工程师”,用铜线圈、电容模块等制作电磁炮。当电路接通瞬间,金属弹丸以超高速射出,引得全场惊呼。“太酷了!原来课本里的磁场公式真的能让物体‘飞’起来!”一名学生兴奋地展示自己组装的电磁炮,“回家我要用手机慢动作视频,研究弹道轨迹!”
活动现场。雄安新区工信科技数据局供图
活动现场。雄安新区工信科技数据局供图
教师以3D电影、偏振光导航等为例,揭秘偏振技术如何“操控”光线,并带领学生用手机屏幕验证偏振现象。利用偏振片和胶带,学生创作出颜色可变的画,并搭建能使小球通过的光学魔术墙。“这幅胶带画在两张偏振片中间有着丰富的颜色,随着偏振片旋转颜色还会变,像施了魔法!”一名学生感叹,“原来手机屏幕和太阳镜都是‘光学工具’,科学就在我们眼皮底下!”
活动现场。雄安新区工信科技数据局供图
北京科技大学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用“现象激发兴趣—实验验证原理—拓展应用场景”的模式,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理论。活动现场,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热烈讨论,有的反复调试电磁炮射程,有的用偏振片组合探索新图案,教室秒变“科学工坊”。安新县实验中学教师说:“学生们课后仍追着老师问问题,甚至自发组队想设计更复杂的实验装置。”
此次活动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探索科学的窗口。北京科技大学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计划未来联合更多中小学,开发系列定制化课程,将实验室“搬进”课堂,为雄安新区打造科技创新人才储备库注入活力。(雄安新区工信科技数据局供稿)